為什麼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Blog?

Limit
Limit
Gentle and strong, Limit shines.
Cover Image for 為什麼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Blog?

千千萬萬

「228 受難者唱名儀式」是每年共生音樂節的其中一個活動,意在追思並紀念這些威權時代的罹難者,萬萬千千,這每一個名字,都曾經是個活生生的人。 而我們是幸福的,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暢所欲言,不用小心翼翼地活著。

最近時常在想,要是我們目前習慣的社群平台無預警地收掉,我們還剩下什麼?

社群平台的蓬勃發展,造就了人與人之間得連結更加緊密。每個人都是一座美麗的孤島,而社群是大海,將我們相互連結,如果學習語言是為了溝通,是對孤獨的一種抵抗,那我們真的學會語言了嗎?

 

妖怪人間

最近,我在思考社群平台的樣貌,我發現,原本應該連結彼此的工具,逐漸變成了充滿亂象的迷宮。

第一,訊息過於碎片化。每天刷著動態,接收來自各種角落的零碎資訊,這些資訊很難形成完整的觀點,反而讓人陷入一種虛假的知識焦慮中。

第二,社群平台的演算法往往鼓勵我們在意那些表面上的數字,比如按讚數、分享次數。我們的自我價值逐漸依賴在別人的認同,而非自己真正的感受。

第三,對比心態無所不在。無論是生活照、旅遊分享還是事業成就,我們在無形之中被推向一場沒有終點的競賽,而這種比拼讓人疲憊,卻又讓人不由自主地繼續滑下去。

 

金黃色的

我想要拿回我的注意力與情緒的主導權。

目前社群平台的生態,「注意力」是一種最稀缺的資源,現在充斥著大量的廣告、短影音、內容農場正是為了讓我們交出我們的注意力,以獲取最安全且最廉價的快樂。

不只是注意力,還有「情緒」。只要有人在社群平台拋出了一個情緒的字眼,那便會像瘟疫般迅速往外擴散,畢竟受到關注、共鳴、認同等等,可以讓我們獲得強烈的刺激。

會想要自己架設自己的部落格,一方面是想減少自己對於社群平台的依賴,另一方面是希望有個地方能記錄那些需要時間累積的東西,無論生活、工作也好。

於是我一磚一瓦,搭起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,不追逐流量,也不迎合演算法,只留下自己認真思考後的文字。

這是為了讓自己從社群的亂象中抽離,回到真實的自己,也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真正了解我,而不只是滑過一張照片或是一段短短的文字。

 

人如何學會語言

重重疊疊的是 遐的分分合合

拄欲開嘴 煞袂記得按怎發出有意義的聲

——《人如何學會語言》鄭宜農 feat. Chunho

2024 的共生音樂節,聽鄭宜農唱的《人如何學會語言》,讓我動念想要刻出一個自己的部落格,在拖延了許久之後,現在終於做出了一個雛形,也就是現在各位看到的這個部落格。

「雖有美感,但不多」,誰叫我是後端工程師 XD。

願在這裡,我們可以享有一絲的自由,消化並理解彼此的經驗與感受。

共勉之。

 

對了,本篇文章的每個副標題都是一首讚讚的歌,推薦去聽!